以招架,伤亡惨重,不得不退回草原,舔舐伤口,短期内无力再南下侵扰。
“海王盟” 的海盗们,好日子也到了头。沿海各地官府联合起来,向民间募资,打造出一支更为强大的水师。这支水师装备精良,训练有素,在一次决战中,将 “海王盟” 的海盗舰队团团包围。海战中,炮火轰鸣,水柱冲天,海盗船一艘接一艘被击沉,陈大海见大势已去,妄图突围,却被乱箭射死,“海王盟” 土崩瓦解,沿海航线重归平静,百姓也终于松了口气。
孙逸所率义军,在他的精心经营下,越发壮大。他招揽贤才,重视民生,每攻克一地,便开仓放粮,组织百姓恢复生产,深得民心。周边小股义军纷纷归附,势力范围迅速扩张,隐隐有统一天下之势。然而,树大招风,其他几大势力视他为眼中钉,联合起来,欲对他发动围剿。孙逸沉着应对,一面加强城防,一面施展离间计,挑拨联军内部关系,让他们各怀鬼胎,联盟不攻自破,还趁机出兵,各个击破,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。
“暗影” 组织,在乱世中赚得盆满钵满,却也引来了各方忌恨。几大势力暗中联合,派出顶尖高手围剿。一场惊心动魄的江湖厮杀展开,“暗影” 成员虽身手不凡,但寡不敌众,总部被捣毁,成员死伤大半,剩余之人作鸟兽散,这个神秘组织就此一蹶不振,江湖情报市场重新洗牌。
苏文跟随孙逸,见证着队伍成长,也历经无数风险。旧朝残余势力多次派人暗杀他,都被孙逸的护卫挡下。苏文心怀感恩,笔耕不辍,为孙逸制定文化政策,兴办学校,收集散失典籍,在乱世中守护着文化火种,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大兴文教,重塑文明。
“飞鹰” 特工在成功策反一次后,身份意外暴露。义军对他展开疯狂报复,他东躲西藏,最后被孙逸亲自设计擒获。面对孙逸,“飞鹰” 宁死不屈,孙逸敬他是条汉子,并未杀他,而是将他囚禁起来,希望能感化他,让他为百姓所用,也借此向天下昭示自己的仁义之心。
军事科技在瓶颈期徘徊许久后,终于有了新突破。一位民间发明家研制出了早期的地雷,埋设在战场周边,敌军行军时触发,能造成巨大杀伤。这一发明让各方重新重视民间智慧,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发明创造,虽然战乱依旧,但科技发展有了新的曙光,为未来的军事变革埋下伏笔。
海外,扶桑国破坏藩属国援军后,还想进一步染指中原。他们派出大规模舰队,打着 “协助平叛” 旗号,实则想侵占沿海领土。孙逸早有防备,联合其他沿海势力,摆开阵势迎敌。海战中,孙逸利用新发明的武器与巧妙战术,重创扶桑舰队,让其野心破灭,灰溜溜回国,边疆局势暂时稳定下来。
王朝龟缩在大城之中,内部还不消停。官员们争权夺利,甚至为争抢最后一点存粮,发生械斗。城中百姓饿殍遍地,瘟疫横行,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。终于,在孙逸大军围城数月后,城中守军开城投降,王朝末代皇帝自缢身亡,延续数百年的王朝就此覆灭,天下战乱似乎迎来了终结的曙光。 王朝覆灭后,天下并未立刻太平。各路势力虽元气大伤,但仍有残余野心家妄图割据一方。孙逸深知百姓对和平的渴望,马不停蹄地展开统一战争。他以仁义之师,对残余势力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劝其归降;对于冥顽不灵者,则果断出兵征伐。
在北方,曾与拓跋部齐名的贺兰部,趁着拓跋部退回草原,想填补权力真空。他们占据几座关键城池,囤积粮草,训练军队,准备与孙逸一争高下。孙逸派大将徐峰北上,徐峰用兵沉稳,先切断贺兰部的粮草补给线,让其城中军民人心惶惶,再围城打援,击败前来救援的贺兰部骑兵,最后一鼓作气,攻克城池,贺兰部投降,北方大地基本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