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姓渴望和平
在历史的长河中,总有那样一些时段,战火如恶魔的利爪,无情地撕裂大地,将人间搅得满目疮痍。而处于漩涡中心的百姓,在无尽的颠沛流离、恐惧绝望里,内心深处始终燃烧着一团炽热的渴望 —— 对和平的向往,宛如暗夜里盼望着启明星的微光,那是支撑他们熬过苦难岁月的精神脊梁。
故事起始于北方的边镇。曾经,这里是繁华的商贸枢纽,中原的丝绸、瓷器沿着蜿蜒的商路,被驼队运往遥远的异域,换回香料、宝石,异域的客商穿梭在热闹的市集,操着不同口音讨价还价。镇中的百姓安居乐业,孩童们在街巷嬉笑追逐,老人们坐在茶馆,慢悠悠地唠着家常,分享着日子的闲适。可一场突如其来的草原铁骑入侵,瞬间将这份美好碾为齑粉。
马蹄声如密集的鼓点,震得大地颤抖,滚滚黄沙被扬上半空,遮蔽了太阳的光辉。凶悍的骑手挥舞着长刀,见人就砍,镇中的青壮年奋起反抗,却被潮水般的敌军淹没。房屋被点燃,熊熊烈火肆虐蔓延,哭喊声、惨叫声交织在一起。一位名叫阿福的年轻铁匠,眼睁睁看着妻子被掳走,铺子被焚毁,父母倒在血泊之中,悲愤欲绝地他抄起打铁的锤子,冲向敌阵,却被一箭射中肩膀,摔倒在地。等他再次醒来,眼前只剩一片死寂废墟,昔日的家园化为乌有,而这场灾难,仅仅是乱世的开端。
往南一些的农耕区,本是沃野千里,麦浪翻金的富庶之地。可连年的征战让这里陷入绝境,各路军阀为扩充地盘,在此反复拉锯。征兵的官差如恶狼般闯入村落,不问青红皂白,但凡身强力壮的男子,皆被绳索捆绑着强行拖走。村里的老弱妇孺哭声震天,他们知道,这些被抓走的亲人,大概率是有去无回。田间无人耕种,野草疯长,曾经堆满粮食的谷仓如今空空如也。
每到夜里,农妇李氏便搂着年幼的儿女,在漏风的茅屋中瑟瑟发抖。孩子们饿得哇哇大哭,她却没有半点吃食能安抚,只能默默流泪,心中不断祈祷着战乱早日平息,丈夫能平安归来,一家人还能像从前那样,春种秋收,过平淡安稳的日子。饥饿如影随形,村里已经开始有人饿死,尸体就横在路边,无人掩埋,疫病随之滋生,让这片苦难之地更是雪上加霜。
在大河之畔,有一座曾经昌盛的商业城市。码头上,往昔千帆竞发,装卸货物的劳工们忙碌不停,商人们在会馆里谈着大笔买卖,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。如今,河道被沉船堵塞,那是交战双方为阻止对方水运物资所为。商船不敢靠近,水手们纷纷另谋生路,不少人被迫落草为寇。城中的富商们害怕被军阀敲诈勒索,纷纷携家带口逃亡,店铺关门大吉,繁华的街道冷冷清清,只剩几个乞丐在残垣断壁间翻找着能果腹的东西。
教书先生王秀才,看着学堂里桌椅破败、蛛网横生,满心悲凉。他本想以知识启迪民智,培育出贤能子弟报效家国,可如今连张干净的宣纸都寻不到。学生们死的死,逃的逃,剩下几个也是面黄肌瘦,眼神空洞。王秀才时常对着孔圣人的画像长吁短叹,盼望着有朝一日,战火熄灭,能再次听见朗朗书声,让文明的火种在这片土地重燃。
山林之中,还有一群以采药为生的山民。以往,他们熟悉每一条山间小道,知晓何处有珍贵草药,采撷后卖给药商,换些米面粮油。但如今,山林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,山贼土匪与溃兵勾结,占山为王。山民们每次进山采药都冒着生命危险,稍不留神就会撞上这帮恶徒,被抢走财物不说,还可能丢了性命。山民阿花的父亲,就是在采药途中遇害的,家中没了顶梁柱,阿花母女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,她常常望着连绵山峦暗自落泪,渴望外面的世界能恢复安宁,自己还能安心进山采药。
战场之上,士兵们也并非全无感触。许多人本是被强征入伍的普通百姓,他们不想厮杀,不想残害同胞。在一场残酷的攻城战中,两边的士兵都面露疲惫与恐惧,他们知道,一旦冲锋,迎接自己的可能就是死亡。攻城的士兵望着高耸城墙,想着家中年迈父母无人照料;守城的士兵看着城下如蚁群般的敌军,担忧家中妻儿会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