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今天开始我就是朱元璋了。张小白想到
张小白脑袋昏沉,好似宿醉未醒,无数陌生又庞杂的记忆如汹涌潮水,猛地灌进他的意识。待那阵天旋地转的眩晕感稍稍褪去,他才惊觉,自己已然身处全然迥异的时空,而且,一个石破天惊的念头在心底炸开 —— 从今天开始,我就是朱元璋了。
张小白本是生活在现代繁华都市的平凡青年,每日穿梭在写字楼的格子间,为琐碎的工作忙碌奔波,闲暇时最大的爱好便是沉浸在明史的浩瀚典籍里,对着那些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浮想联翩。谁能料到,一次离奇的触电事故,竟似命运之手无情拨弄,将他的灵魂硬生生扯离熟悉的世界,抛进了元末这风云激荡、烽火连天的乱世。
此刻,他置身于郭子兴的红巾军营地。四周是喧嚷嘈杂的声响,士兵们来来往往,粗布麻衣下是壮实而又带着几分疲惫的身躯,眼神中透着对乱世生存的坚毅与迷茫。张小白,不,此刻该彻底以朱元璋自居了,他试着动了动身体,只觉肌肉紧绷,充满力量,往昔因久坐而积攒的慵懒疲软荡然无存,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源自骨子里的质朴剽悍。他下意识地摸摸脸颊,触感粗糙,想来这具身体早已历经无数风霜磨砺。
朱元璋的记忆纷至沓来,幼年时家中赤贫如洗,兄弟姐妹饿得皮包骨头,父母先后在灾荒中悲惨离世,那刻骨铭心的饥饿与无助,如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心。为求一条活路,他出家为僧,本以为能在青灯古佛下寻得一口吃食,却没料到寺庙也难以为继,只得踏上流浪化缘之路。一路上,他目睹百姓被元军残暴欺压,官吏横征暴敛,饿殍遍野,村村死寂,人间仿若炼狱,这些场景深深烙印在灵魂深处,如今也成了张小白的记忆。
还没等他从这汹涌的记忆浪潮里缓过神,突然,一阵紧急的号角声划破长空。身旁的士兵们瞬间神色一凛,匆忙抓起武器,营地内弥漫起紧张的硝烟味。朱元璋心中知晓,定是有军情突发,当下也不及多想,本能地抄起身边一杆长枪,跟着众人疾步奔出营帐。
营外,尘烟滚滚,远方隐隐可见元军的旗号,来势汹汹。带队的元军将领骑在高头大马上,耀武扬威,身后的士兵列阵整齐,盔明甲亮,相较之下,红巾军这边则显得寒酸许多。可朱元璋的眼神没有丝毫退缩,他深知,这一战避无可避,更是自己在这乱世崭露头角的绝佳契机。他扫视一圈身旁的战友,徐达、汤和等人皆一脸决然,目光中燃烧着怒火,那是底层百姓对压迫者本能的仇恨。
“兄弟们,咱受够了元军的鸟气,今日就在这,跟他们拼了,为死去的亲人报仇!” 朱元璋振臂高呼,声音雄浑有力,瞬间点燃了众人的斗志。红巾军如饿虎扑食般朝着元军冲去,刹那间,喊杀声震天,刀枪碰撞,溅起刺目火星。朱元璋紧握长枪,身姿矫健,脑海里战术与身体本能完美契合,他瞅准一个元军士兵破绽,猛地刺出,长枪贯穿对方胸膛,温热的鲜血溅在脸上,可他没有丝毫惧意,继续在敌阵中左冲右突。
一番苦战,红巾军竟奇迹般地击退了元军。士兵们欢呼雀跃,看向朱元璋的眼神满是敬畏与尊崇。这一战,朱元璋不仅收获了威望,更让郭子兴对他刮目相看,还将女儿马氏许配给他,自此,他在红巾军中有了更稳固的立足之地。
可朱元璋并未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,他深知,这乱世之中,危机四伏,红巾军内部亦是暗流涌动。郭子兴为人狭隘多疑,对他的崛起,表面欣慰,暗中却藏着几分忌惮。朱元璋明白,此时必须韬光养晦,他主动将战功让与他人,把缴获的大部分物资上缴,还时常向郭子兴进献忠心耿耿之策,渐渐消减了郭子兴的猜忌。
为谋长远发展,朱元璋向郭子兴提议回故乡招募旧部。获批后,他带着徐达等人踏上归乡之路。故乡依旧破败不堪,百姓们衣不蔽体、食不果腹,看到朱元璋身着戎装归来,眼中先是闪过惊讶,而后是燃起希望。朱元璋站在村口土台上,高声呼喊:“乡亲们,元军不让咱活,咱就反了!跟着我,有饭吃,有地种,不再受窝囊气!” 质朴的话语如洪钟,敲醒了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