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(8 / 9)

至少携带箭矢50支。其余的留下继续围困洛阳。”

众将接令而去。 留下的文武将领脸露惊愕之色,恰似众鸟无头没了归属感,一个个茫然不知所措。

屈突通满脸狐疑,他总觉得秦王此去是生死难卜,再次相劝:“秦王只带3500军马,如何能抵挡窦建德10万大军?10万大军,差不多30倍啊!”

李世民微微一笑,显得胸有成竹地说:“薛大人不用担心,我自会谋划,你只管守好这里便是。”

看到二哥说走就走,李元吉竟慌了神,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,慌忙问道:“这里怎么办?”

李世民指着屈突通吩咐道:“这里由你和屈突通将军负责,屈将军与王世充交战多年,熟知王世充的心机,继续围困洛阳,非他莫属。不过,你们万不可大意,遇事多与大臣们商议。切切记住,今天夏军探马逃进洛阳报信就是个教训,白天不得松懈,晚上更要多设岗哨,再不能放走一个细作。倘若王世充派人把我们的兵马状况向窦建德通风报信,窦建德知我兵少,硬打强攻,敌我实力实在悬殊,我带去的3500兵马必成窦建德刀下之鬼。”

封德彝一脸愁云。秦王率如此少的兵马前去,定是九死一生。他怎能眼睁睁看着秦王去送死?一旦有失,岂不有负高祖重托,便再次苦苦劝谏:“大王,纵然我玄甲军勇猛,带去的皆是驰骋疆场多年的猛将,但以区区3500军马,要去抵挡窦建德10万大军,岂不尤如糕羊入虎口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就是足智多谋的诸葛孔明也不敢冒此弥天大险,秦王三思!”

李世民完全理解封德彝的心情,岂但是他,3500军马去迎战10万大军谁有把握?表面上自己泰然自若,其实不过是故作镇定,心中也悬得很呐!事到如今,只有孤注一掷,没有其它办法。他挥了挥手,既是给大家鼓气,又是给自己鼓劲:“胜败在此一举,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。我又如何不想多带兵去?但我必须两面兼顾。带多了,一旦王世充欺这里兵少,倾城之兵来攻,这里抵挡不住败走,王世充再尾追而来,我在虎牢关两面受敌,更是险上加险。所以,这里必须留够足够的军力,令王世充不敢有妄想。我意已决,不用再议。”

李元吉劝解道:“还是多带一点兵马去为好。”

李世民摆手,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情绪,把李元吉拉到帐篷角落,附在耳边小声说:“弟兄家不说假话,我也是提心吊胆,就是在赌命。你这里围城同样生死攸关,两者皆不可失。如我抢在夏军前面占了虎牢关,则天助我大唐;如夏军抢先占了虎牢关,10万大军向我扑来,我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逃一死。记住,如果3天之内没有收到我的消息,说明窦建德已抢占了虎牢关,我已兵败身亡了。你就率领大军撤回山西。我若真的战死,吾以天地为棺椁,星月为玑珠,万物为赍送,魂灵徜徉于中华疆土,弟不必寻我尸骨葬之。”说完此话,眼圈都有些红了。

二哥的内心话李元吉愈听愈悬,恰似生离死别一般,令人不寒而栗。他禁不住眼泪汪汪,紧紧握着二哥的手反问道:“既然如此凶险,何不干脆退回山西?”

李世民语重心长地说:“统一中华,是我毕生的夙愿,退回山西与我的夙愿背道而驰。自古打天下的君王,皆是九死一生,自打父亲在太原起兵那一天起,我们三兄弟就已经在用命来赌江山了。此战如若一举灭掉双雄,实乃天意令我中华万里江山成为一统。为此,即便有失去生命的危险我也在所不辞。倘若我真有失,那也是天意。”

李元吉点头表示理解,他知道二哥一旦下了决心,就决不可能再回头,话语中带有几分祝愿:“二哥身经百战,战无不胜,何出此言。我静候你的佳音,保重!”话虽如此说,心中却犹如吊桶打水七上八下,二哥此去毕竟是吉凶难卜啊。

李世民紧握李元吉的手道:“我夺得虎牢关后,马上飞鸽传书给你,保重!切切记住,我带走了大部分猛将,为了预防王世充欺你,可在军士中挑选几名壮士拌作秦叔宝、尉迟敬德、程咬金等,每日故意在洛阳城下骑马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