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只好yin着头皮闯一闯。可惜无论是度支郎中还是员外郎,他都没资格求见,说不得,只好先找到这位分判钱谷出纳的主事。
老主事抖了抖札子:“你这个字可太潦*了,当初怎么过的吏部试?”李善德赔笑道:“事出紧急,不及誊抄,还请主事见谅。”
老主事不满地抬了抬眉毛。吏部选官有四个标准——“身、言、书、判”,这人相貌枯槁,嗓音操作涩,字又凌乱,身、言、书三条都不合格,至于“判”这一条……他把札子一拍,数落道:
“你知不知道,从河南解送租庸到京城,官价脚费是每驮一百斤,每百里一百钱,山阪处一百二十钱。从岭南运个劳什子荔枝,居然要报七百贯?当本官是盲的吗?”
“这是运新鲜荔枝,自与租庸不同。详细用度,已在札中开列。本使保证,绝无浮滥虚增。”
“泸州也有荔枝啊,你为何不从那里运?难道你在岭南有亲戚?”
“是圣人指明要岭南的,我这是遵旨而行。”李善德“咚”地一拍身体脯,“而且已有岭南商人自愿报效,不劳朝廷真的出钱。”
“哼,左手省了钱,右手就得免税,最后都是商人得利,朝廷负担。”
老主事摇摇头,一脸鄙夷地把札子掷下来。李善德见自己的心血被扔,心头也冒出火来,往前迈一步沉声道:“这是圣人派下来的差遣,你便不纳吗?”
这招原本百试百灵,连岭南五府经略使都不好正面抗衡。不料这主事是积年老吏,对李善德这种人见得多了,他手指往上一晃:“好教大使知。户部虽掌预算,不过是奉诸位上官的命令罢了。你去药铺里抓药,总要医生开了方子,才好教柜台伙计配药不是?有了中书门下的判押,本主事自然尽快办理。”
言外之意,我就是个办事的,有本事你找政事堂里的诸位相公闹去。
李善德明知他是托词,也只能捡起文卷,悻悻而退。出了户部堂廊,他朝右边拐去,径自来到政事堂的后头。这里有一排五座青灰色建筑,分别为吏房、枢机房、兵房、户房、刑礼房,造型*仄,活像五个跪在地上的小吏。
那老主事其实也没说错。都省六部,无非是执行命令的衙署,真正决断定策,还得中书门下的几位相公。李善德只要能把这份文卷送进户房,就有机会进入大人物的视野。
“这个……可有点为难啊。”户房的令史满脸堆笑,脸颊间恰到好处地露出一丝为难的褶皱。
李善德一怔,旋即沉下脸:“我乃是敕令荔枝使,难道还不能向东府递交堂帖了吗?”
户房令史也不多说,亲热地把李善德拽到屋外,一指那五栋联排的建筑:“大使可知,为何这里有五房?”
“呃……”
“您想啊,天下的事情那么多,相公们怎么管得过来?所以送进中书门下的札子,都得先通过都省的六部审议,小事自判,大事附了意见,送来我们五房,我们才好拿给相公议。”
“所以呢?”
“所以您不能直接把札子送到这里,得先递到户部,由他们审完送来堂后户房,才是最正规的流转。”
李善德眼前一黑,这不是陷入死循环了吗?
户房令史笑盈盈地站在原地,态度和蔼,但也很坚决。李善德咬咬牙,从袖子里取出一枚骠国产的绿玉坠子,这是老胡商送的,本打算给妻子做礼物。他宽袖一摆,遮住手上动作,轻轻把坠子送过去。
令史不动声色地接过去,掂了一下分量,似乎不甚满意,便对李善德道:“户房体制森严,没法把你的札子Sai进去。不过别有一条蹊径,您可以试试。”
李善德竖起耳朵,令史小声道:“天下诸州的贡物,都是送去太府寺收贮。荔枝的事,你去找他们一定没错。”
李善德别无良法,只好谢过提点,又赶到位于皇城斜对角的太府寺去。到了太府寺,右藏署说他们只管邦国库藏,四方所献的宝货,请找左藏署。左藏署却说,他们只管各地进献贡物的收纳,不管转运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