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回 征东海攸喜巧用计 闹宫闱辛怜乱行刺(2 / 12)

问鼎天下 七姑云中子 18657 字 2024-01-16

比干看在眼里,急在心头,这才太庙劝谏。

比干问道:“请问陛下,何为社稷?何为宗庙?”

帝辛道:“社稷,即社神和稷神,亦即土神和谷神。凡开基立国,必立社以祭土神,立稷以祭谷神。宗庙即太庙,乃是供奉祭祀先祖之所,不立宗庙,不为正统。”

比干道:“自古以来,国灭必先毁其社稷、宗庙。社稷寓意为江山,宗庙表明为正统,所以建在宫殿两侧,社稷于右,宗庙在左,社稷、宗庙至高无上。陛下,上苍为了天下民众,才置设帝王来为民作主。帝王则应体恤民众疾苦,而不能随意戮虐民众。民心若失,社稷必亡。眼下的繁华只是表象,陛下重用奸臣,外疑诸侯,如不悬崖勒马,国祚定然难继。为我殷商社稷不被毁于一旦,臣斗胆陈辞,苏妲己和费尤之辈乃是祸根,请陛下斩之……”

帝辛道:“斩妲己犹如寡人断臂,而寡人宁可断臂,也不会伤及妲己!”

这几句话斩钉截铁,毫无回旋之地,比干道:“前朝夏桀亡国于红颜祸水,前车有鉴,后车岂能再覆?当警钟长鸣!江山社稷在陛下心里,难道还不如一个妇人吗?”帝辛道:“江山,寡人爱之;妲己,寡人爱之。若非要寡人取舍,寡人选妲己!”缓了缓口气,道:“王叔不要危言耸听,寡人宠信妲己和费尤二卿,殷商不会因此而亡。”

箕子道:“老臣不明白,陛下为何对一个妇人如此宠信?”

帝辛道:“这不需要理由!”

比干万念俱灰,无言注目太庙前的鼎炉,只见香烟袅袅腾空缭绕,半天才道:“若陛下并非一国之君,宠爱一个女子无可厚非,堂堂一国之君痴迷一个性情暴戾、杀人无忌、祸乱朝纲的妇人,竟连江山社稷都可以抛弃,恣睢荒唐,不可理喻。”

因是在太庙之内,比干谏言虽然刺耳,帝辛并未怒气勃发,道:“寡人宠爱妲己,但寡人也不会置殷商社稷安危于不顾。二位王叔,老王兄,试想寡人手中的定商刀谁人能敌?”说罢起驾回宫。

微子道:“陛下根本听不进忠言。”

比干悲悲切切,说道:“无药可救了,殷商必亡于苏妲己之手!”

箕子霍然起身,道:“明日本王叔入宫再谏!”

关于商亡的原因,《史记》等典籍总结为商末政治腐败,朝廷失去民心,纣王刚愎自用,嗜酒无度,亲小人远贤臣宠信女子,以及滥施酷刑,戮杀大臣,弄得满朝惶恐,众叛亲离,还有搜刮民脂民膏,连年对外用兵,致使国库空虚,民不聊生,最终分崩离析等。除此之外,现代学者提出,商亡的主要原因是各种矛盾激化,其中包括奴隶与奴隶主贵族的矛盾,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,神权与王权的矛盾,以及普遍饮酒带来的统治阶级腐化堕落,社会风气败坏,军队战斗力不强等。

箕子入宫劝谏,难免言语冲撞,致使苏妲己旧病复发,箕子被施以“削发之刑”。古人以为头发受之父母,不可有丝毫损伤。古人的削发之刑,是仅次于斩首的大刑。三国时,曹操因马踏稼禾,就曾自受“削发代首”的刑罚。

箕子是有诗作存世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文人,性格坚毅,勤于思维,身虽文弱,却有一副文人所特有铮铮铁骨。箕子受刑之后,已然料定殷商社稷难以维继,一心思谋如何续存商祀保存商脉,此后行韬光养晦之策,不多言不妄言,暗地里密令族人购买马匹,打造车辆,储存粮谷,力图避免玉石俱焚。

比干望着箕子的头发,又气又怒,忽然想起那日姜达劝他请国师出面,假借上苍之名劝谏帝辛远离苏妲己,并除去费尤。为了殷商社稷,无奈之下,比干决定取此下策:借神明旨意先除去费仲、尤浑!

当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,祭祀活动十分频繁。祭品统称为“牺牲”,后来引申为了神圣事业而献出生命。“牺牲”分为两种,一种是毛色纯一的牛马羊彘等牲畜;一种是被杀掉用来充作祭品的人,称为“人牲”。殷商早期“人牲”只有奴隶,后来还有平民,到了末期连贵族也在此列,以为如此更能显示对鬼神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