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几分警惕。
夜半时分,父子二人到了华庄,已经清晰地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,可以看到华庄的高楼了。华庄是华河东岸一个很大的村庄,相当于河庄的两三倍,人丁兴旺,里面有四五个大地主,其中有一户绰号叫华半乡的地主,听说有上千亩土地,并且大部分土地靠近华河,是水浇地,亩产很高,家境富有,在村东南的高坡上建了一座高大又坚固的城堡。因为和官府有关联,加上院墙四角的持枪家丁日夜看守,虽然离土匪这么近,但是那华龙寨的麻三儿也不敢踏入华家半步。
父子俩没有进入华庄,怕引起汪汪汪的狗叫。于是,从村庄东边绕到村子南边,已经可以看到不远处华河东岸的那座龙王庙。
龙王庙的主殿坐北向南,进深三间面阔五间,高五丈有余,是一座单檐歇山灰瓦覆顶的高大庙宇。主殿的东西两边,各有三间厢房;主殿的正前方是庙门;共同组成了一个严谨又宽敞的大院落。这座庙建于何时,连白三爷也不知道,反正自打记事起就有了这座庙。听华河地区的人们说,这座庙所在地就是华半乡家的,是华半乡的祖上出了一大笔钱带领村民集资修建的,现在大殿前面的银杏树下有块石碑,上面依稀可辨的碑文记载了当时捐资修庙的善举。所以,龙王庙的历任主事都必须经过华家首肯后才能走马上任,每年的龙王庙庙会也都是华家的当家人主持的。
父子二人刚走到寺庙大殿的后面,突然,从庙西的墙角蹦出几个人,向父子二人走来。
“是河庄来的吗?”为首一人高声喝问。
“嗯”白三爷应了一声。
“钱带来了没有?”众匪徒围拢过来,在十米开外停了下来,厉声喝问道。
“没有。”白三爷直截了当地回答。
只见对方突然纷纷后退,并迅速举起步枪瞄准父子二人。为首一人掏出了手枪,把枪向天上举了举,骂道:
“妈的,活腻了,不拿钱想来送死!”
“好汉,岂敢岂敢!”白三爷忙说。
“你们来干啥?”为首一人问道。
“请问好汉尊姓大名!”白三爷故意没有回答他的问话。
“老子华青峰,人称麻三儿!你们到底来干什么的?”麻三儿不屑地说。
“久仰久仰!我今天来是想和华爷商量一下。”白三爷说道。
“请讲。”麻三儿慢条斯理地说。
“华爷想必也知道,我白某是小户人家,靠种地为生,你让立马筹集二十块大洋,我实在无能为力。”白三爷为难的说。
“你想咋办?”麻三儿说。
“我是这样想的。华爷不辞辛苦到我河庄,肯定是遇到难处了,我白某肯定不能让你白去。我个人猜想,可能是弟兄多,过冬粮食不够吃,我白某就拉上一车,给华爷你送来。你看如何?”白三爷小心地问道。
麻三儿很是吃了一惊,他完全没有料到,这白守礼会来这一手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白守礼的话正好说到自己心窝里了,我要钱不也是为了买过冬的口粮嘛!谅他也不敢给我麻三儿耍花样!想到这里,麻三儿顿时高兴起来,他和颜悦色地对白三爷说:
“三爷你真是料事如神呀!你既然没钱,那就明天晚上三更天,送一千斤麦子到这里来。”麻三儿故作豪爽地说道。
“华爷,今年天旱,小麦收成不好,我给官府交了口粮,就剩下千把斤了。请华爷高抬贵手,给我留下点儿麦种吧!”
“那就八百斤吧!不能再少了!”麻三儿有点儿不高兴了。
“华爷,你看这样行不。我给你五百斤小麦,五百斤红薯,如何?”白三爷试探地问道。
“你老弟呀,太精明了!我麻三儿服你了!那就一言为定!”麻三儿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。
“一言为定。”白三爷说道。
“三爷,咱们后悔有期,在此别过。”麻三儿说完,双手抱拳,就要离开。
“华爷,你让我看看儿子,好让他娘放心。”白三爷见状忙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