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话(3 / 5)

姜涣赵誉 南有嘉鱼 6257 字 2023-06-09

将赵誉带回来开始姜婉心里就有预感了。

“爷爷本来就是被人冤枉的。”姜涣说道,“当初老皇帝昏庸,听信了小人的谗言,父债子还,就应该让他儿子来偿还。”

“照你这么说,明天是不是应把赵小驴推出去宰了呢?”姜婉说道。“这是爷爷和父亲母亲所希望的吗?”

姜涣将头瞥向一旁。

姜婉叹一口气,“就算你想替爷爷伸冤,你有十拿九稳的办法吗?前途九死一生,不离,你想明白了,也替你姐姐我想一想,我可就剩你一个弟弟了。”

姜婉目光柔和,眼前的姜涣已经比她还高了。回想起昔日骨肉分离的惨痛场面,背井离乡的心酸无奈,童年忍饥挨饿,四处奔破,是她和姜涣能够存活下来,真是葛家英魂保佑。

她和姜涣好好地活着,才是爷爷和父母所希望的。

姜婉:“你回去给我想清楚了,若是执意如此,我就要提前给你准备好灵牌了。”

姜涣气呼呼地从姜婉那回来,一肚子火没处撒,赵誉也正好从外边回来,两人在小竹林里狭路相逢了,赵誉知道他心里不好受,索性站在等他骂。

“你可真有本事,待在我这里还真是屈才了。”赵誉说道。“既然如此聪慧,还怕朝堂里头的明争暗斗吗?”

小竹屋的烛光照在了赵誉身上,一半人隐藏在阴影里,“能应付是一回事,能不能当好一个皇帝又是另一回事。”

赵誉自言自语道:“你看着我是一个掌握杀生大权的皇帝,实际朝堂之上,上有太后听政,下有文武百官决断,我就是一个权力被架空的皇帝。在位三年自认为做得不错,实际上都是假面的现象而已。眼里的太平盛世,皆是别人为我粉饰好的。”

“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,我本不是皇太子的人选,教书的先生也向我灌输过治国之道,但是那时觉得自己与皇位无缘,也没有用心学。四书五经读过,却未能融会贯通,闲书倒是和我心意,不过治不了国。”赵誉说道。“圣人有言,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’,自身一塌糊涂,何来平天下呢?所以赵烝说得对,我不适合当一个皇帝。”

寒风吹过竹林,莎莎作响,赵誉拢了拢衣袖,“夜寒露重,二当家,早点回去休息吧,你不走,我可走了。”

姜涣看着赵誉的背影,没想到这个皇帝还是一个刚入门的二把手。难怪会败在赵烝着老谋深算的手中。

可赵誉若不适合,老皇帝为什么选他当皇帝?赵誉这混小子扯这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,究竟在怕什么?

这一夜之后,姜涣还真的没有提及复位的事情了,赵誉除了日常的活计,大部分的时间就窝在山寨的书斋里。

书斋里有一位老秀才,他家乡里遭了洪水,家里就剩他一个了,辗转来到了鸿云山,养父见姜涣和姜婉要启蒙读书了,就把他绑在山寨里教书。

后来又被山寨里的姑娘看上了,一来二去,就在山寨里扎根了。没事时候就在这里喝酒吹牛,心情好了,就顺便说书说史。

冬日里百无聊赖,赵誉蹲在火盆子面前听着老秀才说三国,姜涣披着一件虎袄,撑着栏杆,一跃而进,蹲在赵誉的身边烤火。

老秀才正好说到了刘阿斗,赵誉不禁笑道:“我倒是觉得刘阿斗有点像你,江山到手又丢了。”

赵誉听出了姜涣在嘲讽他,于是接着他的话道:“还真的有点,不过他没我这么倒霉。”

姜涣看了一眼赵誉手里的《春秋》,嘲讽道:“天底下的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以求报效国家,你倒好,扔下了整个国家于不顾。”

赵誉还以颜色,“有人会做得比我更好。”

“是嘛。”姜涣说道。“有时候不明白你口中的‘不适合’,究竟是不能,还是不想。”

“有区别吗?”赵誉翻动了手里的《春秋》,“对于你来说,只要我复位了帮你洗清葛家的冤屈就可以了,日后是谁皇帝也与你无关,你大可安心做你的二当家的。”

“那你呢?”姜涣又说道。“你说你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