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由我带领兄弟们建功立业。

营地中,篝火烈烈,映照着众人满是疲惫与风霜的脸庞。张小白,不,如今该以朱元璋的身份示人了,他身姿挺拔地站在一块巨石之上,目光灼灼地扫过台下那群或坐或立、衣衫褴褛却眼神坚毅的兄弟们,朗声道:“接下来,由我带领兄弟们建功立业!” 声音雄浑,在夜色里传得很远,瞬间点燃了众人心中蛰伏已久的热血。

这些兄弟,都是一路跟着朱元璋从刀山火海里摸爬滚打过来的。徐达,身形魁梧,脸上一道浅浅的疤痕,那是早年与元军拼杀时留下的印记,此刻他正握紧拳头,眼中闪烁着兴奋与信任;汤和,年纪稍长些,沉稳内敛,微微点头,似是早已对朱元璋的这番宣告胸有成竹;常遇春,性子最是火爆,直接跳起来大喊:“好嘞,大哥,就等你这句话,俺第一个跟着冲!” 其余众人也纷纷附和,呼声此起彼伏,士气瞬间高涨起来。

朱元璋忆起往昔,初入郭子兴的红巾军时,他们不过是一群为求生存、被迫反抗的乌合之众。缺衣少食,武器破旧,每次出征,都像是拿命去搏那缥缈的生机。有次遭遇元军突袭,众人被围在一个山谷里,粮草断绝,寒风呼啸,大家又冷又饿,不少士兵都心生绝望。可就是在那样的绝境下,彼此依靠,啃着树皮、草根,硬是撑到援军到来,也由此结下了过命的交情。

如今,局势愈发复杂,天下大乱,各路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冒头,元军也加紧围剿。朱元璋深知,若想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,带着兄弟们活下去,并且活得有滋有味,就必须主动出击,去抢占地盘、积攒实力。

说干就干,首当其冲的便是整顿军纪。以往队伍里,偶尔也有士兵耐不住饥饿,去抢夺百姓的粮食,虽说事出有因,但长此以往,民心必失。朱元璋召集全体将士,神色冷峻地立下新规:“从今日起,谁若敢动百姓一针一线,军法处置!咱们打天下,为的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,要是连自家人都祸害百姓,和元军那些畜生有何分别?” 众人凛然,自此之后,军队纪律焕然一新,所到之处,秋毫无犯,百姓们看在眼里,对这支队伍的好感与日俱增。

解决了纪律问题,便是扩充兵力。朱元璋带着徐达等人回到家乡,村子依旧破败,可青壮年们听闻他们在外闯出了名堂,还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,纷纷踊跃参军。儿时玩伴、邻家兄弟,一个个满怀憧憬地站到朱元璋面前,眼神里满是对改变命运的渴望。没几日,队伍便扩充了数百人,虽说新兵居多,可胜在士气高昂、朝气蓬勃。

与此同时,情报工作也悄然展开。朱元璋深知 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,他派出机灵聪慧的士兵,乔装打扮成商贩、流民,混入周边城镇,刺探各方势力军情。有的混入元军兵营,摸清他们的兵力部署、粮草储备;有的则潜伏在其他义军周边,留意他们的战略动向、内部矛盾。这些情报员,如暗夜中的蝙蝠,悄无声息却带回至关重要的消息,让朱元璋在决策时多了几分底气。

军事训练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。常遇春负责操练新兵,他本就是天生将才,对练兵有一套独特法子。每日天未亮,新兵们便被吆喝起来,扎马步、练刀枪、习阵法,从基本功练起,循序渐进。一开始,不少新兵累得瘫倒在地,叫苦不迭,可看着常遇春以身作则,身姿矫健地示范动作,又咬着牙坚持。日子一长,新兵们渐渐有了兵样,队列整齐,出招有力,战斗力稳步提升。

有了兵源、纪律与训练做基础,朱元璋开始谋划第一场大战役。探子来报,附近有一股元军的运粮队,约莫千余人押送,此乃天赐良机。朱元璋迅速召集将领们商议,徐达分析道:“这股运粮队,虽说人数不算多,可必定戒备森严,咱们得智取。” 众人点头,一番讨论后,定下计策:先派小股精锐佯装成土匪袭扰,引得元军分散兵力追击,再从侧翼与后方包抄,打他们个措手不及。

行动当晚,月色昏暗,正是突袭的好时机。小股精锐悄悄摸近运粮队,突然呐喊着杀出,元军先是一惊,随后以为是普通山贼,便分出大半兵力追击。可追